儒家等於奴性?只會背論語卻從不了解含義的你,才是真正被奴化的人

儒家等於奴性?只會背論語卻從不了解含義的你,才是真正被奴化的人
Photo Credit: vincentraal@Flickr CC BY-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或許對你來說「儒家是否奴性」很主觀,有些話你不斷地放寬解釋,一定能找出奴性的架構;而有些話你嚴謹地去看待,反而一點奴性都沒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儒家思想從來不是要奴性任何人。

文:Stanley

想到之前與人討論到儒家,想寫一篇。

我發現許多時事評論家慣於將儒家貼上「奴性思想」的標籤,最典型就是拿「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做為奴性楷模。既然如此,你能指出這句話是孔子還是孟子說的嗎?

根本指不出來!因為這話從來就不是儒家的什麼子說的。事實上,許多對儒家的批判,就像這樣甚至連google都沒有就開始下結論,反正只要有一個古人說出一句很奴性的話,那一定跟儒家有關;不然就是錯置或斷章取義。但話又說回來,奴性思想難道跟儒家思想就脫不了干係嗎?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儒家從何而來。

大約西元前1050年左右,周武王伐紂,當時殷商王朝號稱有70萬大軍,周武王只有5萬,雙方於牧野交戰。結果竟然是不到兩個月,歷時500年的殷商王朝滅亡,滅亡速度太快了,連周室王朝都不可置信。最後周室王朝導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殷商的百姓不快樂,像是鬼神信仰、奴隸制度、非人道的極刑等。於是號角還沒響起,殷商的軍隊紛紛向周武王倒戈,最終猶如骨牌般把殷商王朝給推倒了。

有鑑於此,周公制禮作樂,廢除極刑、將鬼神信仰轉為英雄崇拜、再用禮法去柔化階級間的矛盾、最重要的就是以音樂、慶典之類的形式麻痺人民、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開玩笑地說,就好比現今許多縣市首長會不顧負債瘋狂搞一些演唱會、XX節之類的活動拉高民調。

但到了孔子的時代,禮壞樂崩了,下剋上、小宗滅大宗、大戰亂等,人民很痛苦。於是孔子提倡仁,希望用「仁」復辟禮樂,便一手催生了儒家思想,拉開了諸子百家爭鳴的帷幕。簡單來說儒家只是在銜接周公的理念,差在孔子的時代孔子認為「仁」是解藥,到了孟子的時代,孟子發現講仁沒有用了,於是開始講「義」;到了荀子的時代,荀子發現講義也沒有用了,於是開始講「禮」。  

可能有人就要問,為什麼周公要制訂繁瑣的禮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君不君又怎樣、臣不臣又怎樣、父不父又怎樣、子不子又怎樣?連小朋友都懂人人平等,這麼做只是在樹立社會框架。

是的,人人平等。但那是人類發展史近幾世紀才有的共識。在遠古的3000年前冷兵器時代,全球遍滿了階級統治,有人生下來就是貴族,有人生下來就是奴隸,世界是如此的不平等。套一句電影台詞:「妳媽媽是漢奸、妳爸爸是走狗、妳爺爺是賣國賊,妳就是漢奸走狗賣國賊生的,永遠都無法改變。」我想當時除了全知全能的上帝,不會有人提倡人人平等。

退而求其次,我們只能冷卻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白熱化。基本上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透過宗教,一種則是透過禮儀教化,也就是周公制禮。制禮的初衷,不是要把人分類,而是把人被分類做一個合理的解套,再加上音樂止戈為武。那換我要問,請問這算是奴性嗎?如果這樣是奴性,那宗教以鬼神恐嚇人民算不算奴性?如果這樣是奴性,那統治者以極刑懲處人民算不算奴性?

以今窺古,往往使我們看不清事物的全貌。

接著我們看孔子、孟子、荀子到底有沒有奴性。此處恕無法逐一作答,只解釋key word。

翻開論語,孔子的核心價值無非環繞在「仁愛」與「君子」之道。「仁愛」觀點類似有些宗教說的用愛感化世人,差別在於仁愛有等級之分,比如我愛我的父母要超過愛我的丈夫妻子;我愛我的丈夫妻子要超過愛我的子女;我愛我的子女要超過愛我的兄弟姊妹,仁愛不博愛。君子之義本來是指「國君之子」,泛指當時貴族裡的大宗;小人在當時指的則是「小宗之人」,亦同時指平民。君子之道簡言之,就是太子繼位前必備的為君之道。隨著儒家的的盛行,君子與小人演變到後來成了檢視品德的極端。

孔子的思想還是比較保守的,此外,孔子對於禮儀等等,也很在意什麼身分享有什麼待遇。或許孔子相信這個萬惡的世界還是存在著烏托邦,但如果說是奴性,倒不如說是稍嫌迂腐,孔子之所以強調不能踰矩,也是堅信他的時代還能透過禮法去教化別人。至於禮法奴不奴性、為何要用禮法?我前面已解釋。

孟子就十足站在國君的立場,除了強調人性本善,其餘皆在關注國君怎麼當一個好國君,例如把百姓的親人當做是自己的親人、要分辨誰講的話是對的,誰講的話是錯的、要體恤百姓、要關心人民有沒有吃飽穿好等等。孟子甚至認為,國君如果做太爛,那人民應該武裝革命推翻前朝。這不僅不奴性,相反的與奴性互斥。有趣的是,孟子明明是站在國君的立場,但他的觀點卻非常符合民主思想,我建議朱立倫、蔡英文、宋楚瑜可以讀讀孟子的書。

處於戰國末期的荀子,想法就比較理性且崇尚科學方法,最典型就是認為人性有惡(精確來說應該是有惡不是本惡),而他的觀點「禮」,其實是要用來去除人民的劣根性,所以才重禮。荀子主張無神論、反對迷信,認為迷信是沒有用的,而命運也是可以透過後天努力改變的。就我個人認為荀子的思想是比較腹黑的,因此不時遭受崇尚孔孟的學者排擠。但不得不說荀子的思想,很像我們讀工學院的人有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實事求事難道是奴性嗎?

或許對你來說「儒家是否奴性」很主觀,有些話你不斷地放寬解釋,一定能找出奴性的架構;而有些話你嚴謹地去看待,反而一點奴性都沒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儒家思想從來不是要奴性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