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面包和酒
想拿ipad当科研工具?真真真的可以!

想拿ipad当科研工具?真真真的可以!

———2023年8月更新———

(1)硬件部分,关于平板本身和充电头做了一点小更新(1.0,1.3)

(2)Goodnotes 5 升级 6 的一些吐槽(2.2)

(3)屏幕扩展软件 Twomon SE 和远程桌面软件 ToDesk(2.7)

(4)流程图制作软件 FlowdiaDiagrams(2.8)


———2022年4月更新———

最近在准备一个资格证书考试,为了形成学科框架和知识点结构,又深度使用了几个思维导图/提纲整理的APP,详细的介绍和比较还是放到全文APP推荐的部份(详见 2.1)。

其他更新包括:硬件部分简要更新(尺寸选择,Magic Keyboard)。


———2020年4月更新———
在B站以视频的形式分享了一点使用体验,包括文献管理和阅读,以及关于11英寸和12.9英寸的尺寸选择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支持一下哈~

封面底图 credit to :CUTO


———2019年12月更新———

从开始写这个分享贴,陆陆续续更新了一些东西,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认可,也从大家的讨论交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回过头发现这样的更新形式(每次在最前面加新内容)会使得整个文章看起来很乱,不便于阅读。正好年底了,想彻底清算一下例如“ipad”,“无纸化”,“高效”,“摸鱼”这些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冒出来的小执念,并重新组织一下全篇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点儿帮助,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多交流,尽管学科背景不同,但很多东西都可以互相借鉴。新的文档将会以 硬件、APP、Extra 这三个板块来组织,关于Extra主要想分享一些心得、想法、或者一些其他想聊但又不太好归类到前两者的内容。以后的更新也将会在这个框架下更新,避免对阅读带来不便。


一. 硬件

由于ipadOS的出现,ipad阵营的使用场景和效率都有了明显的丰富与提升,如果加上好的硬件辅助,日常的使用体验会非常棒。当然,在说其他辅助硬件之前,先讲讲ipad本身。

1.0 ipad...

我使用过的ipad一共有 6 款,iPad Mini 一代,iPad 2018,iPad Pro 2018(11寸),iPad Pro 2020(12.9寸),iPad Pro 2021(11寸),iPad Pro 2022(12.9寸)。后面五款支持 Apple Pencil,这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性支持。先说区别,数字系列可以看成功能版,Air 可以看成进阶版,Pro 可以看成高阶版。数字系列能保证你能用、够用(真的足够用了,尤其应对科研相关的需求),Air 可以在够用的基础上提供更好的体验,Pro 就比较全面了,除了系统层面不能运行 MacOS,其他各方面体验真的非常棒而且感觉无所不能。当然,上面讲的比较,是在同代、或者相近时段发布的机器间的对比。

如果让我推荐 iPad 型号,我遵循两个原则,1)要支持pencil,2)考虑预算,合理花销。而在此时此刻,2023 年 8 月,综合来讲我推荐 iPad Pro 2021(11英寸)。M1 芯片足足足足够用,我的 Pro 2018 上的 A12X 到目前为止使用都非常流畅,M1 绝对能服役非常久。Pro 系列的全贴合屏体验良好,可以和基础的数字款以及 Air 款拉开很大的差距,在本次更新前我推荐过一次 Air,那是 Air 首次转为全面屏,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很久,从使用体验和服役上限来说,还是 Pro 为好,而且 2021 款作为老款,各个平台优惠力度都不小。

当然也可以等等后面会更新的 Pro 系列,到那个时候可能 2022 Pro 也会很有性价比。如果大家在 Pro 的两个尺寸中纠结,仅从科研需求的角度来说,我推荐 12.9 的,分屏阅读、笔记真的是越大越好。当然,作为这么优秀的影音设备,不看视频、不娱乐也很浪费,而娱乐角度来说,12.9 寸加上 Mini Led 刷剧体验绝对棒,但是玩游戏的话便携性差了一些。比如我自己,用 11 寸玩和平精英,四指全陀很舒服,用 12.9 那就没法玩了,不单纯是重,太大了以后怎么操作都变扭。

华为的 MatePad Pro 我也很喜欢,希望华为平板能越做越好,安卓平板的生态也能越做越好,毕竟有竞争才能让使用者受益。另外,我好喜欢联想拯救者 Y700 二代,8.4 英寸的小屏旗舰平板,用来娱乐也太舒服了吧……


1.1 apple pencil与类纸膜

对于学生或者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朋友,apple pencil应该是很有必要的。不少同学更倾向于敲键盘做笔记,不喜欢写写画画,但是拿着“纸笔”来组织思路,通常会赋予你更大的自由度以及激发出更美妙的灵感。所以apple pencil,推荐,不管是第几代,体验都很棒。

关于类纸膜的问题。我在之前使用ipad 2018的时候贴过一次,当时贴的不好,中间有一些瑕疵,让我用起来很不爽,所以并没有形成很完整的体验就被我撕掉了。换成ipad pro以后,一开始拒绝贴膜,后来在看一些体验视频时又被勾得动了心,很难拒绝“由玻璃到纸”的进化过程。

所以选择试了下所谓的改良版类纸膜。改良版指的应该是改进“类纸膜引起的画面模糊”。贴了类纸膜书写体验确实有提升,个人觉得最贴切的形容是“铅笔在纸上书写的感觉”,阻尼感甚至笔触快的时候的唦唦声都很像。但是即便是HD版本仍然非常影响屏幕观感。和很久之前用在 ipad 2018 上的类纸膜相比,透光好像确实有进步,但是清晰度方面还是影响较大。这导致我贴上一段时间以后,因为不能忍受观感上的影响然后直接撕掉了。当然,由于当时买了两张膜……所以“贴上--写起来好爽--看起来不能忍--撕掉”的过程又多循环了一遍,嗯,到这次更新的前一晚,刚撕掉……另外,贴了类纸膜以后笔尖的磨损非常严重。我之前的措施是换笔尖,因为其实可以买到原装的笔尖,磨损了换一个就好了。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给笔尖贴胶带,或者带个保护套,但是我担心影响笔的使用体验,都没试过。不重要,反正我已经把膜撕掉了。到底是偏重于书写体验,还是偏重于屏幕观感,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忍受度权衡一下。

更新:现在有可拆装式的类纸膜了,还挺方便的,写字画画的时候可以放上去,不工作了可以拆下来。


1.2 键盘

键盘是很重要的配件。目前我用的是官方的 Magic Keyboard。优点是支撑稳定、能当保护壳、码字手感完全OK;缺点是重和贵,真的重也真的贵。

我还试过一些第三方的蓝牙键盘,比如罗技K380,AJAZZ圆点机械键盘,等等。有线键盘就不说了,有了转接头你喜欢的键盘都可以用上,那是喜欢什么键盘的事情,跟ipad本身关系不大了。先说结论,推荐罗技K380。轻巧,便携,分离式都是我喜欢的点,“一键切换设备”让我能切换到笔记本或者台式机上打字,也很方便;打字的感觉过得去,比 Smart Cover 好,不如 Magic Keyboard。分体式蓝牙键盘里综合来讲还是推荐 K380 的。


1.3 充电器

iPad Pro 自带的 18W 充电头,可以用,但由于我对 iPad 使用频率非常高,又不想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直插着充一夜,所以会有充电不及时的困扰。因为 iPad Pro 是支持 30W 的快充的,于是此前在荷兰官网入了一个 30W 的充电头。优点是官方出的,完全不用担心适配问题或者对电池的伤害之类的。缺点是体积比较大,更重要的是贵,荷兰官网原价要55欧,实在太贵了。

回国后陆续购买了很多 65W 快充头,用起来都没问题,但 iPad Pro 本身仅支持 30W 快充,所以跟上面那个 30W 充电头实际使用效率也差不多。不过现在 65W 的头体积可以做得很小!价格又比官方的便宜,所以不推荐官方的那款。目前自用的是闪极 140W 橙色 2C1A 那一款,非常全面,笔记本、iPad、手机,带一个充电头就够了。


1.4 转接线

转接线对我来说有两个用处:1.连有线键盘,2.连投影设备。说说为啥费劲连有线键盘,主要是笨……让我去背键盘上的按键位置我是背不出来的,但是在自己熟悉的键盘上基本可以实现盲打,应该算是肌肉记忆的一种吧,所以买了这个东西:

type-c --- type-c+hdmi+usb

后面发现连接投影做个报告,也很好用。当然这不是动机,不过也是一个很棒的用处。

连了键盘,以及没什么意义的显示器

替代品应该有非常多,没必要买官网上的。在 2023 年的 iPadOS 更新以后,已经实现了连接显示器的时候可以扩展显示而不仅仅是复制显示,感觉连接显示器的需求和理由又充分了一点。


2.APP

这个部分可能会非常繁杂,但是会用心给大家推荐我试过的APP,以及它们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具体有什么用、怎么用好它们。这个部分会保持更新~然后尽量也只推荐跟科研相关(至少搭边……)的APP!

2.1 亿图脑图MindMaster .vs. 幕布Mubu .vs. XMind

先介绍一下两类信息整理的方式,(1)思维导图(mind map),它可以用来帮助形成系统记忆、理清思路、拓展想法;(2)分级缩进的提纲式文档,它可以帮你理解章节框架、把书读薄,或者直接用来撰写论文提纲。这两种方式都是组织、整理思绪非常好的工具,这里提到的几款APP也都能够将内容在这两种组织形式中一键切换,但是侧重点不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是 亿图脑图MindMaster,这款软件是我近期高频使用的。亿图脑图MindMaster 的核心功能是“思维导图”,因此,软件在界面布局、功能设计、操作逻辑上都考虑得比较全面。对于导图样式的审美也比较在线,自定义主题可选范围很多。一个非常贴心的功能是“将样式应用到所有同级主题”,这样在我设置好一个主题的形状、颜色、文字样式以后,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其应用到所有其他同级主题,极大程度地优化了美化思维导图的效率。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同学,还可以使用LaTeX编辑公式。

幕布Mubu 的定位有些不同,幕布Mubu的核心功能是制作“分级缩进式提纲及文件”,尽管也可以一键转化为思维导图,但是转化来的思维导图比较简陋,想对它进行美化,空间不大而且也不太方便。从这个意义上讲,亿图脑图MindMaster 和 XMind 的策略更明智,即立足点放在直接制作思维导图上,毕竟一键“将美观的思维导图转化为清晰的分级缩进式文档”的难度远低于将这个过程倒过来的难度。

XMind 与 亿图脑图MindMaster 类似,核心功能是直接用来制作思维导图,在 IOS 端尤其是 iPad 上,XMind 从功能性、美观性上来说也非常好。遗憾的是,在进行主题样式复制时,只能依次选中每个需要改动的主题进行样式粘贴,如果是庞大、复杂的思维导图,每次格式改动不能高效地应用到所有同级主题,还是比较影响效率的。另外就是,我对XMind 的 Windows 端软件实在是爱不动,使用起来总是别别扭扭的。如果是 iPad + Windows 电脑的组合,文件同步也是个问题,因为 XMind 的云存储是基于 iCloud 的,这在 Win 笔记本上并不方便。再考虑到 XMind 的高级版费用,年订阅388元,真有点贵了。

如果这几款软件有重大版本更新,我还会回来更新的。


2.2 GoodNotes 5 .vs. Notability

2023年8月,Goodnotes 推出了 6,开始转为订阅制,已提供买断选项,使用 5 的老用户如果需要更新需要另外补钱。这个举动一时间招致大量不满,我本人也非常不满,以下开启吐槽!

2018 年花 50 元买断了 Goodnotes 4,然后 4 升 5 没有另外花钱一直用到了现在,这点挺厚道的。现在 5 升 6,需要支付订阅或者买断费我觉得合理。盈利才是好产品持续迭代的动力和保障。但是我仅认同付费这件事本身,目前 Goodnotes 推出的方案存在很多问题。

1. 收费标准。新老用户收费标准不一致,大体是越靠后买的,补得差价越低,乍一看挺合理的。但是价格反复变动,一会儿降价,一会儿又涨回去一点(网友有很多相关帖子)。我这边显示买断需要 122,一开始不理解,我都用了这么久了,怎么没有老会员优惠?后来才明白,我是 4 转的 5,不是直接买断的 5,所以一点优惠没有。我花钱买的是使用权限我认,也认可现在升 6 应该另补差价,但是也应该给我们这种最早一批支持 GN 的用户一点优惠吧。

2. 两个版本没有独立开来。5 一不小心就会升成 6,我知道可以降级,但是我作为支付过先前版本买断费用的用户,凭什么要反复注意不去点升级、反复切换版本、一直忍受开屏提醒升级的广告?

3. AI 功能受限制。那升级的意义就更有限了,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在一个手写为主的软件里用语言模型。所以老用户安安稳稳的用 5 养老的需求,完全应该满足。这就又回到前面第 2 点了,请把两个软件独立开来,或者避免误升级并解决开屏广告!

4. 横向对比,无论是 Marginnote 做版本独立,还是 Notability 做全面升级且老用户基础功能永久保留(尽管是被骂出来的),都比现在 GN 这种混乱的方案好很多。

吐槽完毕,回到软件本身的对比,这个对比的内容很早以前写的,发现除了录音功能 GN 补上了以外,其他方面的体验和优缺点并没有太大变化。

(1)文档管理:

投 GoodNotes 5 一票,因为文件夹的管理逻辑更符合我的使用习惯(Windows)。

GoodNotes 5 文档管理界面

而 Notability 的文档管理,个人来说没那么适应。有时候新建一个文档或者搜索一个文档的时候需要脑子想一下整个文档分布的方式和逻辑,当然,还没笨到反应不过来,但是这种略微的不适应让我管理笔记的时候会偏爱 GoodNotes 5。

Notability 文档管理界面

两款都支持 icloud 同步,不用担心本地内容丢失。

(2)书写体验

两款应用都做了非常好的优化,无论是写英文还是汉字,都很舒服,一定要比较的话我感觉 Notability 对于压力的反馈更敏感,可能稍不注意这一笔就明显粗了一些,这样会导致笔画的粗细变化过于频繁、明显,有时候会显得页面不整洁。GoodNotes 5 在这点上我认为做得稍好一些。另一方,GoodNotes 5 提供了更多的纸张模板,可用性更强,也把这一点算在书写体验内吧。

Notability 在书写方面的一个优势是对于作图的支持更好。画直线、圆、多边形、坐标轴都很方便,这点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非常实用。GoodNotes 5 中也有专门的图形笔触,但是体验还是不如 Notability,比如在 Notability 中,可以借助于方格纸的格点,对所画线的位置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同时也有対已有交点位置的追踪,这对画图有很大的帮助。

(3)随记录音

原先这是 Notability 专属,这也是它不可替代的原因。Notability 支持在软件内直接录音,并且手写笔记形成的过程可以随着录音复现,就是回听录音的时候可以看到当时一点一点记下了什么,同时也可以借此拖动进度条,根据笔划出现的过程去定位录音的位置。不过目前 GN 已经支持了,体验也差不多。但是我还是倾向于使用 NB 来做会议记录以及录音,GN 对我来说更像是很多本不同主题的厚笔记本,在厚笔记本里管理多段录音不是很方便。

(4)推荐意见

个人觉得 GoodNotes 5 的定位是电子化的笔记本,是一个非常好的笔记本,支持你记录所有的想法,并且可以对中英文笔迹进行识别,可以方便你找到想回顾的内容。Notability 发展了多年的录音功能让它在很多场景显得极为使用,比如重要的报告、会议。

原结论:我选择都要,一个当常用笔记本(G),一个当会议记录本(N)。

现结论:希望 Noteful 之类的软件赶紧努力,变得更优竞争力,尤其是在书写体验方面。不想再被 GN 和 NB 反复收割了。订阅制确实才是未来,这类软件真正长期维护和优化只能靠订阅,但是不管怎么卖、卖多少,吃相不能太难看!


2.3 Mendeley .vs. PaperShip

首先要明确一点,做科研真的真的需要一个管理文献的软件,比如EndNote,Mendeley,NoteExpress等等,这会在你写文章的时候提供极大的帮助。考虑到 IOS 端的APP只有Mendeley,所以我一直是用这款,得益于Mendeley同步功能,可以实现电脑、平板之间文献管理的完全打通。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网络,我都可以在ipad上随时查看在笔记本上添加到Mendeley账号内的文献,并且可以直接下载PDF直接阅读。

但是要吐槽的是,ipad上的Mendeley体验非常差,莫名的卡顿闪退很多。于是发现了PaperShip这个软件,它能登录Mendeley的账号,可以实现ipad上Mendeley客户端的全部功能,随时查找、下载已经添加的文献。付费的话可以解锁批注的功能,但是我并不需要,我只用它管理、快速浏览文献,真的需要精读的话,我会将文档导入其他APP进行阅读。


2.4 MarginNote 3 .vs. LiquidText

顺着说下来,那就是我用什么APP对文献进行精读。MarginNote 3非常强大,支持各类批注,生成思维导图,制作复习卡片等等,但是略显复杂,反正我有些用不来。在我看来,我对阅读文档的要求有1)允许我手写标注,2)看完以后能让我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到关键信息。以第一点来说,MarginNote 3支持,但不好用,当然LiquidText对手写支持得也不好,算是差不多。第二点,LiquidText做得很好,在文档旁边留了工作区,可以用来写任何东西,用笔简单的画一条线就可以链接到文档中的某个位置,不管文档看到了哪儿,在右侧工作区链接的一端点一下,可以立马跳转到该链接的另一端。

LiquidText

另外阅读科研论文的时候有个棘手问题,文字在下一页,但是图片在前面一页。LiquidText支持对不需要的内容进行捏合,这样可以大幅调整当前屏幕显示内容,可以对着前一页的图看后面的文字。这算是对电子文档不能像纸质一样翻阅做出的有效解决措施,非常实用。


2.5 欧路词典

欧路词典很多人都在推荐,可以自己安装各种词库的,比如牛津高阶第8版!强不强势!让我觉得自己花了100+去买牛津高阶的正版APP的行为有点……算了算了……Spotlight快速查词一定要开,现在ipadOS支持了侧边栏,对于欧路词典来说进一步释放了潜能。把欧路词典放在侧边栏,在任何APP内,只要能选中文字,点击复制,然后再从右边把欧路划出来,解释就已经出现了,这个功能真的好用到极致。

欧路词典在侧边栏的使用方式,选中词语,复制,然后划出侧边栏


2.6 Onedrive

向所有朋友们推荐Onedrive,或者同类产品,比如iCloud。主要是深刻理解,如果因为一些意外状况,辛苦工作的成果丢失以后的绝望心情。而云备份是一个非常好的备份方式。另外讲一讲Onedrive对更好地使用ipad有什么意义。自从我用学校邮箱申请了2T的Onedrive存储空间,我习惯把所有的资料包括文档、代码都放在Onedrive文件夹里,这样一不用担心资料丢失,二是我在ipad上随时可以查看Onedrive文件夹内的任何文件(当然,也需要有能打开文档的对应APP,不过一般的文本、幻灯片、图片、视频都不是问题)。有了这两点保证,极大地丰富了我只带ipad就能应付的场景。而且当你习惯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云端备份,只要有网络,在进行一些学术交流时,如果突然要用到一些事先没有准备到的图片,就不用担心因为这个设备上没有而无法展示。因为你所有设备上,都有,或者都可以有。


2.7 Duet、Twomon SE 和 ToDesk

功能是将 iPad 扩展成你笔记本的第二块屏幕,这一条主要针对 Windows 用户,因为对于 MacOS 用户可以使用原生的 Sidecar 功能实现。由于平时习惯了桌上两个屏幕,所以离开办公室在其他地方干活时,有时候也很希望多个显示器,Duet 和 Twomon SE 都可以帮助实现。推荐用数据线连接电脑,这样软件购买便宜一点,尽管好像有些不方便但是反而让人有安全感,有线连接确实很稳定,刷新率也不错。

ToDesk 和上面那两个不一样,但是也和屏幕相关就放在一起说了。ToDesk 是一个全平台的远程桌面软件。有时候只带了 iPad 在手边,又需要连接台式机操作,这类远程软件就非常有用了。此前用过 Teamviewer,向日葵,Teamviewer 订阅太贵,向日葵对 iPad 支持不好(至少 2020 年那会儿我用的时候是一塌糊涂),而 ToDesk 对 iPad 尤其是 Magic Keyboard 的触控板以及手势支持得都不错。


2.8 FlowdiaDiagrams

做科研的都会写论文、报告、申请书,里面经常需要用到技术路线图(流程图),最熟悉的工具应该就是 PPT 了,这里提供另外一个选项,FlowdiaDiagrams 这个软件内置了不少流程图的形状结构,比较方便编辑,上限肯定不如 PPT 美观,但是能用,调一调也不算丑,类似的还有 OmniGraffle 之类的。


2.9 Shapr3D

强烈强烈推荐这个APP,这是一个在大部分场景中可以代替AutoCad的APP!!!

当时在冰岛旅游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任务,要画个结构,笔记本没带出来(就算带出来也早就忘了AutoCad 3D建模怎么用了)。手边有ipad,了解了一下有没有什么APP能画三维结构,注意到了Shapr3D,用旅游大巴上的无线网下载下来以后申请了一个学生账号,可以使用一年的pro功能。然后开始摸索怎么用apple pencil来画东西,期间看了几个youtube上的教程。有一点AutoCad基础的同学上手应该非常快,不得不说,用apple pencil来画效率真的非常高。画到后面简直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甚至能激发创造欲望,当时觉得没事闲下来画画家里的桌椅板凳也挺有意思的……

我对这个应用的评价是,它可以完成大部分AutoCad能完成的工作,上手容易学习成本低,效率极高。当然如果你的需求非常非常复杂,可能还是要用桌面版的AutoCad,但是Shapr3D绝对可以满足非特殊专业的所有需求了。下面是我画的两个三维结构,比较粗浅,但不妨碍我对它超高的评价~

Shapr3D 所画的三维结构(请勿转载)
Shapr3D 所画的导堤丁坝示意(请勿转载)


2.10 LumaFusion

从挪威旅游回来以后买了这个APP,本意是做一个纪念视频,当成礼物送给随行的几位同伴,因为在计划这次旅行的过程中他们付出很多。我是一个完全没有视频剪辑经验的人,但是LumaFusion让我很快地学会了怎么初步剪辑视频,包括配乐、做一些简单的效果。跟上面一个Shapr3D类似,容易上手,能够满足大部分使用需求。

有了LumaFusion以后,真的打算每次旅游的时候多拍一些视频,相比图片,还是视频记录的信息更丰富。包括以后如果出海观测的话,我也打算多做记录,剪辑一些视频,当做科研生活的额外乐趣。

前几天去巴塞罗那玩,看了巴萨主场对阵马洛卡的比赛,有幸见证梅老板展示金球,帽子戏法,苏牙脚后跟神仙球,特狮直接助攻格子进球!一切都太完美,也幸运地抓到了很多好的素材,回来又用LumaFusion剪了视频,自己留念。


2.11 Outread

这个软件可以干嘛呢,简单说就是帮你提高阅读速度。相信很多同学对于阅读文献有非常大的需求,但是阅读文献的时候,尤其是阅读英文文献的时候,速度总是有些不让人满意。

前阵子在这边上过一个课,关于speedreading的,课上介绍了两个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一是用你的笔快速的在字上滑动(快到比你正常阅读速度快一些),可以用节奏合适的音乐进行辅助,这样等于在帮你把注意力集中在笔尖位置的文本内容上,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这个方法建议大家可以练习一下。另外一个是,可以借助相关的软件,让连续的文字以单个单词的形式蹦出来,这样你的注意力是100%集中在这个单词上的,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这个叫Outread的软件,支持上面提到的两种模式,highlighting或者flashing,highlighting通过高亮滑动的方式起到类似于用笔在纸上滑动的效果,flashing就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蹦出来了。可以导入pdf,可以粘贴文本,可以给网页链接,但是只有解锁pro版本才能导入pdf,需要人民币128元。事实上,对于科研论文,公式或者特殊符号之类的,在这个app里面是无法正常显示的。也就是说,还是对于纯文本的支持比较好,用于读小说才是神器。里面可以设置速度,高亮对比度,高亮字符长度等,软件的阅读界面是这个样子的:

Outread 里的highlight模式

128元买这么一个app可以算挺贵了,但是我买了,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想快速浏览很多的文章,尤其是abstract和introduction部分,让我知道这个文章在讲什么,有没有必要去精读。这两个部分通常以文本为主,所以是满足需求的。二是我希望改掉自己的一个毛病,就是阅读英文的时候会默念,即便嘴上没声音,但心里还是在默念,其实这也是非常影响阅读速度的。希望通过训练能提高一下阅读速度。


2.12 Elevate & 开言英语

这两款主要和个人的技能积累有关。前者Elevate,是利用各类小游戏、小任务来训练脑力,大家肯定都希望能有更敏捷的反应、更快的思考速度。Elevate主要关注WRITING,SPEAKING,READING,MATH,这四项能力,其实虽说是训练脑力,但主要是训练英语+数学能力,英语这块涵盖的范围很广,坚持下来肯定受益匪浅,数学这块题都很简单,快速估算、加减乘除之类的,但重要的是训练反应速度以及对数字保持敏感。

出国以后最大的感觉,就是国内的英语教育通常不会教你唠嗑,所以很多人可以用英语在工作环境中完成必要的交流,可以进行学术讨论,但是很难真正地和别人聊天,因为学英语的时候没人教过你这个。我出来前,雅思复习了差不多一周,首考,7.5,成绩来看算还不错,但依然觉得语言水平亟待提高。而这里推荐的开言英语,就是用来学英语的。老实讲在Youtube经常被他家广告轰炸,但是试用一下感觉还不错。开言英语最核心的环节是“听”,尽管是以学习口语为导向的APP,但课程内容主要是听,当然,听的内容很广,也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达。对于非母语人群,对语言是需要一直保持学习或者保持接触的,所以通常早上上班的路上,我耳机里就会一直听着,或者试着边听边复述。


2.13 Termius

SSH终端,需要远程连接集群的同学们可以用这个,配合自己学校的vpn,在家也能操作cluster跑模型啦!

如果支持图形界面的调出就更完美了



3.EXTRA(随便聊聊)

(简单扯几句,这个部分先留着,主要是现在写累了!)

ipad只是一个工具,拿来干什么还不全在你自己嘛。

所以各类视频软件怎么能少……知乎也得来一个吧……

PS:再推荐一个游戏,Catan Universe

前段时间跟朋友玩了一个叫《卡坦岛》的桌游,然后去app store里面找到的,可以理解为智商税版大富翁?

编辑于 2023-08-11 18:53・IP 属地上海